參展聯系:021-3114 8748
參觀聯系:138 1785 1721
媒體聯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郵箱:busexpo@sgexpo.cn
國際客車展獲悉,近期,有一股唱衰我國新能源發展的風氣在網上開始傳播。主要是蘋果宣布退出造車,緊接著許多西方汽車品牌宣布暫緩或者放棄電動汽車計劃。一時間網絡上有輿論認為我們被西方國家忽悠了,掉進了他們預設的“坑”里。但筆者認為這依舊只是某些崇洋媚外的誤導,因為新能源汽車發展關乎國家能源安全和結構調整,同時給了我國在汽車工業領先國外品牌的機會。
國外品牌怕了!
一方面歐美國家在去年就針對我國電動車發起了反補貼調查,另一方面美國近期也以國安風險為由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展開調查,目的同樣是和針對華為一樣限制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可能很多人覺得國外汽車工業這么發達,為什么新能源汽車發展不過我們。國外品牌并不是造不出一款好的新能源汽車,而是造不出一款物美價廉的新能源汽車,并且最重要的是缺乏新能源整車成本降低的產業鏈的支撐。
雖然歐美汽車工業在傳統發動機、變速箱技術領域成熟可靠,但其實一定程度也限制了他們發展新能源汽車,船大難掉頭的困境同樣適用于他們。另外一點是歐美國家受制于能源價格的影響,特別是歐洲當下的電費較高,用油的傳統車型和新能源汽車使用成本拉不開差距。再加上當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價格昂貴,無法降低用戶真實用車成本,所以市場缺乏消費原動力,自然他們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不受歡迎。
最為諷刺的案例就是德國當地生產的大眾ID.3大致4萬歐元,而我們國內生產的大眾ID.3僅需1.5萬歐元,因此有德國經銷商從中國購買了22年ID系列電動車準備運回德國銷售,結果被大眾公司起訴,甚至還要求法院將車輛銷毀,一時間淪為笑談。這個案例不僅體現出國外品牌在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巨大劣勢和不足,而且也展現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整合的突出能力。
而說到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能力就不得不提比亞迪。依托強大的新能源技術和整合能力,比亞迪目前已經成功向全球客戶交付了超8萬輛電動大巴,累計銷量全球第一,足跡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和400多個城市,其中歐洲就是比亞迪商用車和乘用車的主要市場。
特別是電動商用車的低使用成本和比亞迪垂直整合的能力,讓該類車型具備了和傳統商用車一較高下的能力。
而在車輛可靠性和適配性方面,比亞迪一直堅持每年的高溫高寒氣候條件下的極限測試,例如去年12月,比亞迪商用車集結包括純電動公交、座位客車、旅游車、輕卡、校車、牽引車、攪拌車、自卸車在內的國內外21款主推車型,勇闖零下40攝氏度的極寒之境——黑龍江省黑河市,展開為期138天的高寒極限挑戰,憑過硬實力完成了全天候極寒天氣及各種路況下的可靠性及適應性測試,驗證了新能源產品的極限性能。
比亞迪商用車通過自身在成本控制和品質保障等多方面的領先國外品牌,這才讓比亞迪突破重圍,在歐洲汽車強國占據了一席之地。
目前比亞迪在歐洲交付的車輛一方面為純進口產品,一方面為合資建廠。去年12月份,比亞迪宣布將在匈牙利建設一個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這將成為比亞迪乘用車的第一家歐洲工廠。
在工廠建設完成之前,比亞迪探索者1號滾裝船已經到達歐洲,開啟新一輪的市場交付。所以說,即使歐美市場放緩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但是并不能阻止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大面積擴張,這就是掌握新能源核心技術的優勢,以及具備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實力。
筆者有話說:
3月初,墨西哥當地一家巴士制造商推出了全新的電動大巴,該電動大巴都基于比亞迪商用車全新一代高端底盤打造,搭載比亞迪刀片電池、智能懸架系統及制動系統,首批21臺預計本月開始陸續投運!
3月7日開始的深圳國際商用車生態博覽會上,比亞迪攜旗下混動輕卡T5DM、純電輕卡T5EV亮相,憑借續航、能耗、顏值等多重優勢一躍成為市場新寵,國內國際訂單雙豐收。
現如今,歐美汽車品牌已經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落后一步,他們不跟上,只會被我們遠遠地甩開。他們可能希冀于盤外招的方式,但歷史已經證明這是行不通的。越是打壓中國品牌,中國品牌越是強大。“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由汽車大國變為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革新將繼續堅持不懈地發展下去。
特別推薦:2024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2024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
掃碼加入交流群